航空学校招生网全国最全的航空聚集地专业、学费、报名一应俱全。
航空学校招生网
☛切换地区:四川
四川航空首页 四川航空排名 四川航空专业 四川航空大全 四川航空资讯 快速报名
位置:首页 > 四川 > 航空常见问题 > 202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的专业一览表

202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的专业一览表

2024-08-01  访问次数:31

202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的专业有:计算机应用、建筑工程、旅游服务与管理、汽修应用与维修。

一、202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的专业一览表

序号学校名称专业名称
1宣汉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
2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建筑工程
3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
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汽修应用与维修

二、2024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的专业详细介绍

1、计算机应用专业

计算机应用培养目标:培养掌握办公自动化常用软件基础知识及网络技术、广告设计、动漫设计、室内装饰设计及计算机故障处理、常用软件及网络的安装与调试专业技术人员。

计算机应用核心课程:计算机组装与维护、网页制作、图像处理、网络设备与配置、广告创意、Flash二维动画、3dsmax三维动画、室内装饰设计及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等。

计算机应用就业方向:面向IT行业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、网络应用、平面设计技术人才、学校与东芝、纬创、华为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校企合作关系,就业率达100%。

2、建筑工程专业

建筑工程培养目标:为建筑业培养建筑设计、建筑施工、建筑预算、建筑监理等能编写建筑施工方案、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、工程概预算和结算能力及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。

建筑工程核心课程:建筑制图、建筑测量、建筑材料、建筑力学、检修结构、建筑施工技术、工程定额与预算、房屋建筑学等。

建筑工程就业方向:个建筑行业施工员、测量员、安全员、材料员、造价员、制图员、质量检查员、监理员、该专业本、专科升学率高,毕业生就业前景好。

3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

旅游服务与管理培养目标:培养有一点营养口语和计算机水平,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、能从事旅游及饭店经营、管理、服务的应用型人才。

旅游服务与管理核心课程:普通话、现代交际礼仪、旅游心理学、导游基础知识、导游口语技巧、旅行社管理实务、餐馆服务与管理、调酒技能训练等。

旅游服务与管理就业方向:面向旅行社、旅游景点、星级酒店、会展中心等企事业从事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。

4、汽修应用与维修专业

汽修应用与维修培养目标:培养从事汽车生产、维修、检测、销售等专业技术人才。

汽车应用与维修核心课程:汽车驾驶、汽车文化、汽车电器原理、发动机、底盘、汽车电器结构与维修,汽车检测与维修,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等。

三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简介

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办学规模

学校占地230亩,建筑面积53363平方米;各类实验实训室、实作场馆116个,设备总价值1800万余元;教职工466人,其中:研究生3人,本科学历250人,中学高级教师90人;特级教师3人,省级优秀教师3人,特级教师后备人员2人,市级以上骨干教师、学校带头人35人;省、市职教中心教研组成员28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62人。现有在校生10568人,全日制中职学历学生4346人,常年有弹性学制学生1500人左右。中职教育现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、电子信息技术、幼儿师范教育、旅游、建筑、畜牧兽医等15个专业。

学校一校两区(本部位于县城汽车站旁,分校位于毛坝镇街道)实行“三部(小学部、中学部、职成部)、一中心(培训中心)、一分校(毛坝分校)、一站(职业技能鉴定站)、两基地(广东嘉隆和广东志士佳工学结合实训基地)”的管理构架。

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办学特色

学校根据“做优普教、做强职教”的办学思路,以“强国家重点职中、创全国示范职教中心、建全国劳务扶贫培训示范基地、打造万人巴属特色职校”为目标,采取“校企结合、工学交替、车间教学、实训实练”教学形式,实施“开放办学、订单培养、全员安置、跟踪服务”措施,创新“办学到沿海,教学进工厂,车间成课堂,学练强技能”的新模式,走产教、校校、校企、长短(培训)结合之路,在广州、江苏等地开办了教学实习基地,先后与省内外数百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,形成了立体人才输出网络,学生就业率100%,满意率达98.5%。

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办学成就

学校以“办一个专业、兴一个产业、富一方经济”的服务意识,为地方培养了大批畜牧兽医、电子、机械、建筑、服装、幼师等初、中级技能型人才,为高校输送了数千名合格新生。学校充分发挥职教中心作用,按照“培训一人、脱贫一家,转移一人、致富一家”的思路,坚持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,劳动预备制培训,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,高考落榜生职业技能培训,失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,岗前技能培训和省劳务品牌“川妹子”、“川缝纫”、“川电子”、全县公务员办公自动化等短期培训工作,年均培训达5000人以上,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